
期刊简介
《陕西医学》(月刊)创刊于1972年,由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。本刊为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刊物。本刊主要报道本地区及全国的医学科研成果,疾病防治经验,新技术应用总结等;介绍国内外医学领域的新理论、新技术、新经验、新动态,使广大读者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,提高医学临床与基础理论水平。读者对象为广大医务工作者。
《陕西医学》杂志坚持“科学性、先进性、实用性和服务性”的办刊方针;以“传递医疗科技资讯、报道医生临床进展、展示医生科研成果、交流医生工作经验”为宗旨。杂志所刊发的论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是全国各级医院、妇幼保健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乡镇卫生院、门诊部、诊所等医疗机构广大临床医生和乡村医生及医学院校师生工作、学习的参考和交流的园地。
卫健委发布医院绩效考核新标准
时间:2025-07-04 14:19:56
近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一项关于医院绩效考核的新标准,旨在通过科学化、精细化的管理手段,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。这一新规的出台,标志着我国医疗体系改革迈入深水区,将从患者体验、运营效率、资源利用等多维度重塑医院管理逻辑。
患者满意度:从“治得好”到“体验佳”的转变
新规首次将患者满意度纳入核心考核指标,权重占比达30%。这相当于在传统的医疗技术评分体系外,新增了“服务温度计”。具体指标包括候诊时间(三甲医院要求控制在45分钟内)、医患沟通时长(门诊不少于8分钟)、投诉处理效率(72小时内反馈率需达95%)。用餐饮业类比,过去只关注“菜品是否熟透”,现在更要考核“服务员是否微笑”。
医疗效率:手术室的“红绿灯系统”
针对长期存在的“手术室空转”现象,新规引入“床位周转率”“手术室利用率”等量化指标。要求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控制在7.5天以下,较现行标准压缩12%。这就像给手术室装上智能交通系统——过去是“所有车辆挤在路口”,现在要通过精准调度让“救护车、私家车、货车”各行其道。首批试点医院数据显示,采用新标准后,急性阑尾炎手术从入院到出院可缩短1.2天。
成本控制:医疗资源的“智能电表”
最引人注目的是将“万元医疗收入能耗支出”纳入考核,要求大型设备使用率达到85%以上。某省级医院测算显示,一台核磁共振仪若每日少闲置2小时,年均可节省水电耗材费用37万元。这相当于给每台设备安装了“用电监测器”,杜绝“开着空调等病人”的资源浪费。新规同时鼓励开展日间手术,要求占比不低于25%,如同把“住院酒店”改造成“医疗快餐店”。
数字化赋能:绩效考核的“CT扫描仪”
为实现动态监测,卫健委配套建设了全国统一的绩效考核平台。该系统能自动抓取电子病历、医保结算等18类数据,实时生成医院“健康体检报告”。某市卫健委负责人透露,平台可识别出“抗生素使用异常”“检查重复率”等30多项风险指标,比传统人工统计效率提升20倍。这就像给医院管理装上了AI显微镜,连“毛细血管”级的低效环节都无所遁形。
值得注意的是,新规设置了3年过渡期,2025年起考核结果将与财政拨款、院长聘任直接挂钩。专家解读称,这套组合拳实质是构建“医疗GDP”新算法——不再单纯追求门诊量增长,而是强调“每张病床创造的健康价值”。正如餐饮业从“翻台率”转向“顾客回头率”的进化,中国医疗体系正在完成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历史性转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