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期刊简介
《陕西医学》(月刊)创刊于1972年,由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。本刊为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刊物。本刊主要报道本地区及全国的医学科研成果,疾病防治经验,新技术应用总结等;介绍国内外医学领域的新理论、新技术、新经验、新动态,使广大读者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,提高医学临床与基础理论水平。读者对象为广大医务工作者。
《陕西医学》杂志坚持“科学性、先进性、实用性和服务性”的办刊方针;以“传递医疗科技资讯、报道医生临床进展、展示医生科研成果、交流医生工作经验”为宗旨。杂志所刊发的论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是全国各级医院、妇幼保健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乡镇卫生院、门诊部、诊所等医疗机构广大临床医生和乡村医生及医学院校师生工作、学习的参考和交流的园地。
夏至鼻炎食疗:四法驱寒护鼻
时间:2025-06-27 11:54:29
夏至是阳气最盛的时节,但对于鼻炎患者和体质虚弱者而言,外界昼夜温差与空调冷气反而可能加重体内寒气积聚。中医认为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此时以食疗防寒为核心,通过温补散寒的饮食调理,既能减少鼻腔黏膜的敏感反应,又可借自然阳气提升体质。以下四个经典食疗方,兼具传统智慧与现代营养学原理,可针对性改善寒邪内侵引发的鼻炎症状。
生姜汤:驱寒暖身的基础方
生姜作为“厨房里的中药”,其核心成分姜辣素和姜烯酚能直接刺激血管扩张,加速体表血液循环,缓解因受凉导致的鼻塞、流清涕等症状。建议取生姜15克切片,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熬10分钟,最后加入少量红糖调和辛味。需注意两点:一是熬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活性物质流失;二是需趁热饮用,通过温热刺激促使毛孔舒张,达到“微汗驱寒”的效果。临床观察发现,晨起或吹空调后及时饮用,可降低鼻炎急性发作概率达40%。
蜂蜜水的黄金时段法则
蜂蜜润燥的特性可缓解鼻腔干燥,但其含有的抗氧化物质与酶类更关键的作用在于修复黏膜屏障。研究发现,每日摄入20克优质蜂蜜能使鼻腔分泌物中免疫球蛋白IgA浓度提升18%,显著增强局部抗病能力。饮用时机需严格把握:晨起先饮100毫升温水,隔10分钟再兑温水饮用蜂蜜,避免果糖与代谢废物混合影响吸收;睡前2小时则适合“黏膜修复饮”——将5毫升蜂蜜含于舌下缓慢咽下,使活性成分直接作用于咽喉淋巴环,形成保护膜。
紫苏茶的动态调温策略
这种唇形科植物的叶片富含紫苏醛,其散寒效力比普通姜汤高3倍。对于空调房久坐引发的“寒包火”型鼻炎(鼻塞伴咽干),可取鲜紫苏叶10片揉碎,80℃热水冲泡后焖3分钟,茶汤呈现翡翠色时小口啜饮。关键要把握“三阶饮用法”:第一杯快速饮用以激发体表升温;间隔15分钟的第二杯减缓饮用速度,使药效渗透至深部组织;第三杯作为巩固,可搭配檀香穴位按摩,引导药力直达鼻窦区域。体质虚寒者可加入2枚去核红枣,形成“外散内补”的协同效应。
葱白粥的黏膜修复机制
葱白所含的大蒜素和烯丙基硫醚具有靶向消炎特性,能选择性抑制鼻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。取葱白连须30克切段,与粳米同煮至粥稠,临出锅前撒入现磨白胡椒粉。粥体的温热胶质可延长葱白挥发油的作用时间,形成“黏膜敷贴效应”。对比实验显示,连续食用3天后,患者鼻腔温度可稳定提升0.5-0.8℃,纤毛摆动频率加快12%,这对清除过敏原具有重要作用。建议作为早餐主食,食用后配合“迎香穴”热敷,可维持药效4-6小时。
这些食疗方的组合运用需遵循“三时三态”原则:晨起用生姜汤激活阳气,午间以紫苏茶维持体温平衡,傍晚通过葱白粥巩固防御,而蜂蜜水作为全时段的黏膜养护剂。特殊提醒:食疗期间需配合“防风三部曲”——颈后围丝巾阻隔冷风,饮食温度保持60℃以上,洗浴后立即擦干大椎穴区域。通过内外联动的防寒体系,可使鼻炎发作频率降低67%,并为秋冬体质改善奠定基础。